8月27日消息,据媒体报道,上周三,DeepSeek开源了新的基础模型,但不是万众期待的V4,而是V3.1-Base,而更早时候,DeepSeek-V3.1就已经上线了其网页、App端和小程序。
不过,经过这差不多一周时间的真实用户测试,DeepSeek-V3.1却上演了bug大秀,让全网热议纷纷。
据知乎用户“Fun10165”描述,她在调用火山引擎版DeepSeek-V3.1帮助整理一份物理试卷时发现,该模型的输出中会莫名出现一些“极”字。
而后面在Trae中测试DeepSeek-V3.1时也同样出现了这个问题。
值得注意的是,她还尝试了调用官方API修复这个问题。结果,在修复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这个问题。
随后,陆续有开发者们发现,当他们在调用API进行代码开发的过程中,输出结果里会时不时蹦出来“极”字。
随着事件的发酵,更多平台也被卷入了进来,包括腾讯的CodeBuddy,甚至是DeepSeek官方……
事件之火,在Reddit上也是讨论声一片,重灾区是“extreme”、“极”和“極”:“extreme”(id:15075)、“极”(id:2577,简体中文的 extreme)、“極”(id:16411,繁体中文中的 extreme)。
若是开发者们没有细看,直接用了生成的代码,就会导致编译不通过等情况,可以说是对需要高精度、结构化输出的场景是致命一击。
截至目前,大家已经统一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了 DeepSeek V3.1 模型本身,CodeBuddy询问后回复称,已经和DeepSeek团队取得联系,将在最近的一个版本中进行修复。
本文转载于快科技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,本站只做信息存储
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仅供展示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121726690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jingfakeji.com/tech/953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