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9日消息,据媒体报道,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在半梦半醒之间,身体突然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,甚至因此惊醒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这种睡眠中的突然抽动,在医学上称为“睡眠惊跳”,也被叫作“入睡抽动”或“入睡前肌阵挛”。它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肌肉颤搐,与我们平时打嗝、眼皮跳动,或在疲劳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抖动类似,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。
睡眠惊跳通常发生在刚刚入睡或处于浅睡眠阶段时,全身或部分肌肉会突然短暂抽搐,很多人还会伴随踩空坠落感或模糊的梦境,并因此惊醒。
在深睡眠时期,大脑会放松对四肢的控制。此时如果受到外界声音等刺激,也可能触发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动。
对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,这种现象并不需要过度担心。但若频繁发生、长期持续,则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,需引起重视——
频繁的入睡抽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:
焦虑或精神紧张
长期紧张或焦虑会影响睡眠与觉醒机制的平衡,导致更容易发生睡眠抽动。部分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也可能出现此类现象,这与神经递质变化有关。
缺钙
钙质对肌肉和神经功能至关重要。缺乏时容易引起肌肉痉挛或抽搐,不仅可能导致入睡抽动,还常见于夜间抽筋。
大脑受伤或疾病
若抽动极为频繁,且伴随头痛、头晕等症状,应警惕是否与大脑皮层或下丘脑受损有关。建议及时就医,必要时进行脑部CT或MRI检查。
不宁腿综合征
夜晚休息时双腿出现难以抑制的不适、抽动,甚至伴有酸麻、疼痛,需下床活动才能缓解,要警惕是否患有不宁腿综合征。
偶尔发生的抽动通常不影响健康,但如果频繁发生并干扰睡眠,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缓解:
放松身心,保持规律作息
避免熬夜,建立稳定的睡眠节律。
睡前适当拉伸
轻柔的瑜伽或拉伸动作有助于放松肌肉,减少抽动,但睡前2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。
注意钙质摄入
各个年龄段都应注意适量补钙,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功能。
保持舒展的睡姿
尽量避免趴睡或蜷缩姿势,这些体位容易压迫胸腔,影响呼吸,进而引发抽动。一般建议右侧卧,有助于身体放松和呼吸通畅。
本文转载于快科技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,本站只做信息存储
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仅供展示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121726690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jingfakeji.com/tech/95545.html